究小組近期發現黑水虻幼蟲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Frass中常含有約200g·kg-1蛋白質和其它豐富的營養成分,以此作為蛋白質的來源或者用于增加魚飼料的適口性是非常有潛力的。數據顯示,在溝鯰的日糧中添加200g/kg的Frass,魚體增重值最高。試驗表明隨著飼料中Frass的比重增大,魚的采食量和體重都呈線性增加,同時飼料效率比(FER)、蛋白質效率比(PER)、蛋白質沉積率(protein retention )也會出現線性下降。但是這并不影響溝鯰魚體的常規營養成分含量和成活率。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水生動物健康研究小組近期發現在溝鯰的日糧中添加適量的Frass(黑水虻幼蟲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可以增加魚的采食量和體重。
這里所說的Frass是指黑水虻幼蟲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包括幼蟲的排泄物(waste)、蛻皮(exoskeleton sheds)、以及殘留的飼料成分(residual feed ingredients.)。
使用昆蟲蛋白替代傳統魚料中的蛋白質來源可降低飼料成本
水產養殖是一個快速發展行業,魚類的養殖在美國水產養殖中占比最大,年產值約4億美金,但是養殖者卻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應對50-60%的飼料成本?為此人們必須尋找廉價且環保的魚粉和魚油的替代品。
作為世界上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中國是全球魚粉的主要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魚粉進口國。全世界以魚粉為代表的蛋白質飼料資源日益短缺,且價格昂貴,所以為了降低飼料成本,節約蛋白質資源,尋找可替代資源也是我國水產品養殖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魚粉和魚油是魚料中不可或缺的優質動物蛋白源,蛋白質含量高且品質優良,富含多種微量促生長成分。近年來養殖者會用豆粕、酒糟蛋白飼料(DDGS)、棉籽蛋白等與魚粉具有類似特點的優勢蛋白替代一部分魚粉,但是這些基于植物性的飼料往往蛋白含量低且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其中所含的抗營養成分還會影響魚對飼料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魚類更喜歡吃動物蛋白和脂肪,因此對魚類來說植物性飼料的適口性不強,會影響其采食量和生長指數。
于是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動物性飼料。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已經在畜禽養殖方面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果可以在水產養殖飼料中使用昆蟲蛋白替代傳統蛋白質的來源,一切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Frass可作為蛋白質的來源或用于增加魚飼料的適口性
“易獲取”是尋找魚粉替代品時重要的考慮因素,黑水虻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廣泛、吸收轉化率高,容易管理、飼養成本低,動物適口性好等特點,成為首選。
在以往的操作中,都是將黑水虻幼蟲和蛹烘干后磨成粉作為飼料添加劑,但是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發現,“Frass中常含有約200g·kg-1蛋白質和其它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蛋白質的來源或者用于增加魚飼料的適口性,是非常有潛力的”。
黑水虻是一種全世界廣泛分布的新資源昆蟲,2005年傳入我國,其幼蟲在自然界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有機物,如腐肉、腐爛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垃圾為食,被廣泛應用于畜禽糞便及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黑水虻幼蟲和蛹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其脂肪中的脂肪酸含量也很豐富,把幼蟲和蛹烘干后研磨成粉,可作為畜禽的飼料添加劑。
除此之外,黑水虻幼蟲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殘留物Frass也常常作為一種生物肥料應用于瓜果蔬菜的種植。但是,將Frass作為飼料來飼養動物(包括魚類),此前并沒有這樣的研究。
Frass的添加可增加溝鯰的采食量和體重
在為期10周的喂養試驗中,溝鯰的飲食結構被設計為315g/kg的粗蛋白和62g/kg的脂肪。作為粗蛋白的部分替代品,該日糧中添加了5種比例的Frass,分別為0g/kg、50g/kg、100g/kg、200g/kg、300g/kg。
試驗數據顯示,在溝鯰的日糧中添加100g/kg的Frass,魚的體重會增加,但不會改變飼料或蛋白質的利用效率;添加200g/kg時,魚體的增重值最大;添加300g/kg時,對魚的生長情況不會有進一步的影響。
研究發現,隨著飼料中Frass比重的增加,魚的采食量和體重都會呈線性增加,但是飼料效率比(FER)、蛋白質效率比(PER)、蛋白質沉積率(protein retention )同時也會出現線性下降。
目前尚未明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據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因為在飼料中加入Frass后增強了飼料的適口性,由此增加了魚的采食量和進食時長;另外,Frass使飼料中難消化的化合物比例增加,如:幾丁質和無機礦物,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好消息是,試驗結果顯示,這種情況對溝鯰魚體的常規營養成分含量和成活率基本沒有影響。